《将相和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将相和》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分享。
《将相和》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
一、教学目标
(一)初读课文,了解“将”、“相”分别指的是谁,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。
(二)自学本课生字词,理解“理屈”、“示弱”、“能耐”、“绝口不提”、“完璧归赵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。
(三)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。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(一)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。
(二)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揭示课题,引发兴趣。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,让同学齐读,之后问:看到课题,你们想知道什么呢?设计这个问题,实际是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等他们提出一些问题,诸如:我想知道“将”和“相”是谁;我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;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和好等;教师可以适时激趣。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,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。
(二)学生初读课文之后,再给他们谈论的时间,然后教师再给一些时间让同学们读一遍书,不认识的字标出来,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。
1.指导读准字音。本课的生字虽然不多,只有7个,但有好几个都是学生特别容易 ……此处隐藏41400个字……
2、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?
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?
3、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?
(维护赵国利益、是有功之臣。)
4、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。
四、读议第二段
1、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。
2、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?蔺相如怎么对付?用的是什么办法?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?
3、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,多么勇敢啊!请同学们齐读。
4、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,功劳应属于谁?为什么?
(提示: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,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,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。)
5、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?
6、复述故事。
五、布置作业
第三课时
一、导入新课
上节课,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,赵王封他为上大夫;在渑池会上,他又立了大功,又封他为上,职位比廉颇高。廉颇不服气,说要给他个“下不了台”,这就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。
二、默读第三段,思考问题
1、蔺相如立了功,廉颇为什么要给他个下不了台?廉颇说的对不对?
2、蔺相如怎样对待?
3、将相怎样和好?说一说你对他们的认识。
三、总结全文
1、从这三个故事中,我们知道“将”“相”经历了由和到不和的过程,想想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?
2、蔺相如的勇敢机智、顾全大局表现在哪?廉颇的英勇善战,知错就改表现哪?
3、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?
四、课堂练习
复述三个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