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夜雨寄北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3-01-18 09:42:09
《夜雨寄北》教学设计

《夜雨寄北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,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夜雨寄北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夜雨寄北》教学设计1

这首诗所寄何许人,有友人和妻子两说。

教学目的:

一、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,能准确流畅地背诵。

二、加强朗读教学,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。

教学时数:一课时。

教学内容及步骤:

一、导入。

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,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,其中更是名家辈出。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。其实,除了这两位之外,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,其中就有被称为“小李杜”的李商隐和杜牧。

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《夜雨寄北》。

李商隐(813-858):字义山,号玉豀生,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,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。

李商隐有“欲回天地”的雄心壮志,可惜“运与愿违”,他“一生襟抱未尝开”,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、个人失意的感慨,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。

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,即公元851年--855年,李商隐在东川(今四川 ……此处隐藏16349个字……景象,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。

3、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——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。

品评:何当:什么时候。剪烛:形容深夜秉烛长谈。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。

4、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——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。

品评:却话:回叙。此句向“君”追话今夜“我”思“君”而不得归的情景。“巴山夜雨”重出,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。

四、合作探究:

1、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二句有什么意蕴?

明确:独剪残烛,夜深不寐,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,而归期无准,其心境之郁闷、孤寂,是不难想见的。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,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。于是,未来的乐,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;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,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。四句诗,明白如话,却何等曲折,何等委婉,何等含蓄隽永,余味无穷!

2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?

明确: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,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。诗中“期”字和“巴山夜雨”重复出现,造成了回环往复、缠绵曲折的意思。

  五、教师小结:

这首诗从空间上看,此地——彼地——此地,即巴山——西窗——巴山,往复对照;从时间上看,今宵——他日——今宵,回环对比,虚实相生,情景交融,构成奇诡的意境。

  六、布置作业:背诵并默写这首诗。

七、板书设计:

夜雨寄北

问归期未有,夜雨涨秋池——绵绵愁思;

何当共剪,却话夜雨——盼望早归。

————羁旅之愁,思归之苦。

《《夜雨寄北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